头条分享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2019-12-15 14:49  浏览:345

关于田园栖居,中国人有自己的理解方式,既有“阡陌交通,犬相闻”的和谐邻里,也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诗意浪漫,更有“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的勤劳生产……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民的生活方式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这里的村民们正经历着“农房改造”带来的生活水平大提高。从过去四处分散的旧村落搬到如今新建的集中居住点,从低矮的旧瓦房住进宽敞舒适的小洋房,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欢笑。而在这份欢笑的背后,是建湖县党员干部扎实调研的辛苦付出、因地制宜的科学设计以及“让民做主”的踏实践行。

高水平改造建设,提升农民获得感

走进建湖县的村民集中居住点,一排排设计美观大气的小洋房映入眼帘,与之相配套的是整洁宽阔的硬化道路、节能环保的太阳能路灯、自带充电桩的电动车停车棚、方便卫生的管道燃气以及设施齐备的居民活动区、垃圾分类投放区等。如果不是一些院落中摆放的农具,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来到了一处现代化的城市小区。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恒济镇吉兴集中居住点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美丽乡村庆丰镇董徐村集中居住点

“建湖农村住房大多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兴建,村庄分散、环境较差,农房安全隐患很多,农民改善住房条件的愿望十分迫切。”建湖县委书记陈平说,顺应群众期盼、聚焦民生短板,建湖坚持系统思维谋划推动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工作,积极引导农民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持续提升农村面貌、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全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时代答卷。截至目前,建湖共改造一般村庄183个,新建集中居住点28个,惠及群众17334户。

酌民情,顺民意,惠民生

在自然村庄改造过程中,建湖县在尊重村民选择权和参与权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引导政策。鉴于建湖大部分村,目前空关房、半空关房达40%左右的实际情况,建湖县制定了鼓励农民进城入镇的调节引导政策,对放弃宅基地的农户给予15000元奖励,对进城入镇购房的再奖励每平方400元。这样做,把有需求的农民引向城镇,能够有效避免新集中居住点出现“二次空关”。据建湖县住建局局长夏正立介绍,目前30%农户选择进集中居住点,30%进城入镇,40%货币化安置。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建阳镇西尖集中居住点整洁舒适的农家庭院

在集中居住点设计建造之前,建湖县充分做好政策宣传、调研农户需求,县镇村三级成立联合工作组深入农户家中,挨家挨户宣传农房改善政策,帮助农民算好经济账、亲情账、环境账。同时,组织待迁村民参观样板集中居住点,实地体验集中居住点的整洁便利,从而为进一步做好后续工作打好基础。对于集中居住点选址、小区规划、户型、套内面积等相关设计内容也会一一征求村民意见。在得到村民认可支持后,才进入具体实施阶段,绝不强拆一户。以建湖县恒东村为例,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后,最终确定了56、85、106、120平米四种单体户型。现年67岁的恒东村民刘正华,子女都在苏南打工,家中平时只有妻子和94岁的父亲与自己同住,为了更好的照顾父亲,最终选择了户型较小的56平米户型。这种“以人定房,以户定建”的思路,贯彻建湖县“农房改造”工作始终。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恒济镇恒东村集中居住点一角

对于乡村振兴来说,“安居”的同时还要“乐业”。“搬进新房子后,农民群众最想要的是让钱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建湖县县长祁从峰说。目前,建湖县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手段,将农村集中居住置换出来的宅基地和闲置用地,进行土地复垦,置换成二、三产用地,由村级牵头组织统一开发经营,把土地增值收益留在村集体内部,为保障农民利益提供有力的物质基础。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在集中居住点附近发展优质稻米、绿色果蔬、花卉苗木、特色水产和水生作物等农业产业,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本地农民就近就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环境好了,“乡愁”还在

建湖县在实施“农房改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农民生活习惯和文化需要,在集中居住点设计建造中实行建筑风格“一村一品”,杜绝集中居住点外观的千篇一律,并为每户居民提供一块10-15平米的“微菜地”,以满足村民长期养成的“种菜”需求。同时建设集警务、医疗、零售、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从而为集中居住点提供更多的服务保障。

梅苏村村民何凤珍刚从自己的“微菜地”里劳作完毕,坐在路边休息,她觉得种菜是农民的刚性需求,同时也是农民的社交方式之一,在菜地里聊聊天,分享各自的劳动果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不种地就不是农民了,我们开辟这块‘微菜地’,一方面能够满足村民种菜需求,另一方面也能够防止个别村民破坏小区绿化,毁绿种菜。”梅苏村党总支书记朱洪庆说。据了解,未来梅苏村还会为每家每户发放花箱,可以让村民们种点葱、蒜。

集中居住,不仅要搬“人”,更得搬文化。自然村庄整村改造中,建湖县深入挖掘里下河水乡自然肌理、独特元素、传统文化,将古树名木、祠堂老屋等寄托村民美丽乡愁的“符号”进行原生态保护,全力营造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家园。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恒济镇建河村集中居住点留住乡愁的村史馆

恒济镇建河村集中居住点新建的村史馆,建河由来、当地民俗、老物件……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承载着一段段记忆,记载着村子的前世今生。上冈镇黎明村集中居住点,银杏、紫薇、枇杷等乡土树种随处可见,而集中居住点中心三棵40年树龄的白杨树更是引人注目,为了留住这三棵村庄的标志物,村里邀请上海东大设计院专家进行规划保护,最终确定围绕原有树木、竹林等进行环境设计,增加景观绿化效果,实现了看见老树,解了乡愁。

【乡村振兴】江苏建湖:农房变新居,细节留“乡愁”

口镇梅苏村集中居住点村民在文化长廊休息

环境美,更要人心美。西尖集中居住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热闹非凡,刚搬进新居的退休老教师杨海春就组织村里一群淮剧票友,来到文化大礼堂排练小戏。“住房条件改善了,农民精神面貌也要跟着转变。”建阳镇宣传委员韩文莉说,借助集中居住点建设的东风,同步配套文化设施,扶持组建村民文艺队,编排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潜移默化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盐城市委书记戴源说:“农房改善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群众的‘小事’就是干部的‘大事’。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里边有很大学问,一定要用心、用情,把好事做好、实事做实”。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作者单位:新华社客户端

责任编辑:陈远跃 刘辉卉 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