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鱼除了鱼肉,我们还可以利用什么?”也许很少有人会想到这样的问题。
近日,记者跟随国家海洋局检查组,对中国海洋大学主持的“海洋功能食品功效因子高效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采访,实地察看了海洋抗氧化肽生产线的生产车间和装置运行。记者看到,昔日被当成废品的鱼皮、鱼排等,现在成了价值不菲的海洋功能食品的重要原料。
下脚料的华丽转身
10月12日,在山东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检查现场,记者穿好隔离服、鞋套,戴上口罩,“全副武装”地走进了海洋抗氧化肽生产线车间。刚一进门,首先看到几个金属大池子,里面装满了成堆的银灰色的物品,发出阵阵鱼腥味。走近一看,原来是鱼肉加工后剩下的尚未完全解冻的鱼皮。
“这是加工抗氧化肽的第一道工序,这些鱼皮先要在这里化冻和清洗。”中国海洋大学的李八方教授说,这些都是鳕鱼皮。
鳕鱼作为冷水性底层鱼类,肉质鲜嫩不腻,无论鲜食还是加工成包装食品,都深受消费者喜爱。但作为下脚料的鳕鱼皮却不招人待见。李八方说,别人视为无用的废品,在这里经过几道特殊的工序后就能“变废为宝”。
李八方指着后面一排高约2米的罐状机器告诉记者,清洗干净后的鱼皮要放到这些酸浸容器里,对鱼皮中的组织进行软化,之后再利用大型的粉碎机把鱼皮打成浆。再把这些鱼皮浆转入容器内进行高温熬制,以提取浆中含有胶原蛋白的液体。提取完毕后,含有胶原蛋白的液体会自动转入离心机,以去除里面的杂质。之后进入酶解过程,也就是在胶原蛋白液中加入多种酶,从而得到抗氧化肽。
就这样,鱼皮摇身一变成为了价值不菲的抗氧化肽,被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行业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市场潜力巨大。除了抗氧化肽,李八方和他的团队还研究出多种活性功能肽。“有抗衰老的,有提高免疫力的,有降血脂的……”李八方说。
小分子创造高产值
目前,国内很多水产加工企业遇到的瓶颈是产品的附加值低、生产环节粗放、利润水平低下。李八方说:“海洋功能食品功效因子高效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的最大意义是实现了海洋水产品副产物的高价值利用。现在这些鱼皮、鱼骨加工后的产值最少可以增加三四倍。”
李八方说,以海洋生物功效因子开发为主的海洋功能食品加工已成为很多发达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发展的重点和热点。我国虽是海洋水产大国,但我国的海洋水产品加工以传统加工为主,资源的利用率和加工增值率较低。充分利用海产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开发功能食品,是海洋水产品加工领域中最有可能实现水产品大幅度增值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数据显示,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功能食品市场份额以年均10%的速度递增,远远超过了一般食品的发展速度,2013年全球功能食品的市场规模将达1700多亿美元。
海洋产业的规模大小和水平高低取决于海洋科技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技术成果转化效率成为当前海洋科技工作的要务。项目负责人王静凤教授说,实施海洋功能食品功效因子高效制备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将陆续开发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和高附加值产品。与现有技术和生产工艺对接集成后,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会大大提高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效率,可使海洋功能食品的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鱼皮、鱼骨“炼”出高科技
2013-10-25 11:24 浏览: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