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
近十年来 湖南湘江监测到的鱼类呈逐年下降
2013-09-15 00:25  浏览:2622
“我捞到一条国宝中华鲟,有人要以200元一斤买走……”日前,衡东县大浦镇渔民陈福生捞到一条长约80厘米、重7斤多的怪鱼,跟中华鲟很相像。
  
  经鉴定,这条怪鱼实际是俄罗斯鲟,是人工饲养的外来物种。“中华鲟不可能还会在衡阳出现。”衡阳市渔政站站长王阳春在鉴定这条“中华鲟”时说,中华鲟是洄游性鱼类,要沿长江,过洞庭,进入湘江下游洄游至衡阳。在湘江水利开发以前,中华鲟是有可能游到衡阳的。现在从长沙、株洲,再到衡阳境内,湘江上一座座水利枢纽堵住了中华鲟洄游的路。
  
  事实上,随着湘江上游干流和支流梯级水电站的全面开展,除了鲟类以外,湘江里其他鱼类的命运也堪忧。
  
  大坝,鱼儿难跃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沿着江岸散步,时常可以看到各类鱼儿扎堆。江水退潮时,在江滩上时常可以捡拾到一大筐活蹦乱跳的鱼儿。”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师大教授刘筠对当时湘江丰富的鱼类资源记忆犹新,而这些往事,如今只能追忆。
  
  “近几年来,连‘四大家鱼’(青、草、鲢、鳙)的鱼苗都捞不到了。”多年前,刘筠任长沙市岳麓区人大代表,他曾反对拦河筑坝。“现在湘江有多少大坝?九级,九级了!”刘筠自问自答,眼神也黯淡了下去。
  
  梯级大坝的建立为何让刘筠这样的鱼类专家如此心忧?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员卞建明分析,湘江干流九级开发的确在发电、蓄水、航运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系列水电工程的建设使得水体生态条件发生了改变,原来的急流型河流生态系统正在变成一串首尾相接的大型水库,直接阻断了鱼类的索饵洄游和生殖洄游通道。水电项目所带来的急流生态环境消失、江水水温降低等连带效果,更是严重破坏了鱼类的生长规律,导致鱼种、鱼量进一步减少。
  
  上世纪80年代,湘江流域还能监测到鱼类163种。而近十年来监测到的种类呈逐年下降,2004年监测记录到103种,2005年97种,2008年77种。2012年7-8月间,在长沙市渔政站开展的湘江长沙段渔业资源调查中,只发现15种鱼类样本。
  
  更为具体的数据是,湘江流域是国内“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三大产卵场之一,近年来四大家鱼的繁殖规模骤减90%以上。白鲟、鲥鱼、鳗鲡、长薄鳅等多种洄游性珍稀鱼类已基本绝迹。寡齿短吻银鱼、刀鲚、湘华鲮、刺鲃、白甲鱼、中华间爬岩鳅、叉尾斗鱼等20多种湘江鱼类资源,多年来的动态监测数据表明,这些鱼类在湘江水系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的边缘。
  
  鱼道的争议
  
  水电项目在审批时都没有考虑过对鱼类生态环境的影响吗?
  
  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授说:“水电项目的环评,既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也是敏感问题,水电项目审批时,针对环境影响的补救措施,如人工增殖放流,还有很多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而对于鱼道的设计效果,业界一直存着争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曹文宣曾在三峡工程建设技术与管理论坛上特别指出,修建鱼道不是长江流域鱼类保护有效手段,因为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多数适应于激流环境,而对于大坝修建形成水库的静水环境是不适应的。
  
  这一点从湘江支流的洣水也可以得到印证。1979年建成的洋塘鱼道,在当时被评价为最成功的鱼道,名噪一时。但是,在技术人员取得数据、发表文章以后,从1984年起,这个鱼道便废弃不用了。查阅鱼道运行观测记录可以发现,当初所过的鱼90%以上是以刮食砾石表面生长的着生藻类为食的银鲴。由于水库底面泥沙沉积,着生藻类资源有限,银鲴并不适于在库区生存,洋塘鱼道当然达不到资源增殖的目的。现在洋塘鱼道内泥沙淤塞、杂草丛生,有的地方还堆满了垃圾。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专家陈毅峰在今年的长江上游联合科考过程中,还有另一重担忧:“目前大型水电枢纽环境影响的评价,都是针对单一水电项目孤立进行的,总体上缺乏对梯级水电叠加影响的综合评价,无法评估梯级水电开发对整个流域、对中长期可能产生的风险。而支流的大量小水电则基本没有环境影响评价。”
  
  如何拯救鱼类资源
  
  上世纪90年代,全球大兴水电大坝之际,美国作家帕特里克·麦卡力出版了《无声的河流》一书,全面分析和深刻反思了大坝对于河流生态、人类生活等的负面效应,提出了“没有健康的流域,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社会”这一论断。
  
  对于这个论断,刘筠院士提醒说,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是基因信息、物种和生态系统的一种奇妙组合。现有的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资源,是在千百万年甚至上亿年的岁月中,通过复杂的进化过程形成的。现在,作为不同基因载体的物种正在加速减少,其中许多物种正是因为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或无知,用自己的双手毁掉的。
  
  “我们现在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是,怎样将大坝对鱼类的影响缩减到最小。”卞建明建议,环洞庭湖区及四大水系依据不同的生态环境特点建立若干鱼类繁育自然保护区。将来在协调开发和保护的关系时,保护区保护优先;其次,建立湖南淡水生物遗传基因资源库;此外,新上水电项目规划论证,在环评的基础上,涉及水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采用一票否决制。在此基础上,按照谁开发谁补偿,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来协调。
  
  “‘救鱼’一定要吸取过去先‘毁林开荒’又‘退耕还林’的教训。一些渔业种类慢慢消失,我们失去的将不仅仅是食物,而是种源资源。”卞建明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他说,如果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物种数量大幅度减少或灭绝,整个生态系统就有崩溃的危险,随之而来将可能有更多的物种消失。一旦物种灭绝的多米诺骨牌依次倒下,作为最后一张多米诺骨牌的人类将会面临怎样的境况,那是不难想像的。

关键字:中华鲟,鱼类,